抗癌新药技术革命:ADC之后RDC、PDC如何改变肿瘤治疗格局?

2025-08-20

扫码即可查看

近年来,肿瘤治疗领域迎来偶联药物的爆发式增长。数据显示,全球已有近百种ADC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78.2亿美元。目前获批的ADC药物主要针对血液瘤(CD33、CD30、CD22、CD19等靶点)和实体瘤(HER2、nectin-4、TROP2等靶点),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。


然而,ADC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限制:治疗效果不佳、耐药性频发、靶点表达异质性等问题制约着其临床获益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新一代偶联药物——PDC(多肽偶联药物)和RDC(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)应运而生





ADC:奠基者的成就与困境


作为第一代偶联药物,ADC通过"生物导弹"的设计理念开创了靶向治疗新时代。


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化学连接子结合,ADC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:抗体负责识别肿瘤表面特异性抗原,连接子确保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的稳定性,而细胞毒素则在靶细胞内释放,实现高效杀伤。


ADC药物的治疗优势主要表现在:

1、ADC药物单靶点特异性结合使脱靶毒性显著降低,治疗窗口大幅拓宽;

2、细胞毒素在肿瘤局部的高浓度释放,既增强了杀伤效力,又避免了全身暴露带来的副作用;

3、当某些ADC药物释放的有效载荷具有渗透性或跨膜性时,还可能诱发旁观者效应*,从而增强ADC的疗效。此外,这些药物的旁观者效应也可能改变肿瘤微环境,从而进一步增强ADC的杀伤作用。

1.webp2.png


在ADC领域,Enhertu和Trodelvy等药物已经展现出惊人的临床效果。Enhertu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持续保持52%的客观缓解率,而Trodelvy则将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5.6个月。这些成就的背后,是ADC技术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持续进化:


第一代ADC如Mylotarg,虽然开创了靶向治疗的先河,但受限于鼠源抗体和随机偶联技术,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不尽如人意。第二代ADC以Adcetris为代表,通过人源化抗体和优化连接子显著提升了疗效。如今第三代ADC如Enhertu,采用定点偶联技术和高活性载荷,将治疗窗口进一步扩大。


然而,ADC仍面临着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挑战。研究表明,约40%的患者会出现获得性耐药,主要机制包括靶点下调、溶酶体功能障碍和药物外排泵活化。




RDC诊疗一体的靶向放射疗法

3.png


作为ADC技术的延伸,核素偶联药物(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, RDC)以放射性核素替代传统细胞毒素,开创了"诊疗一体化"的新模式。RDC同样由靶向配体(抗体/小分子)、连接子(Linker)和螯合放射性核素(如177Lu、90Y)组成,但通过引入金属螯合剂(如DOTA、NOTA)实现核素稳定结合。


其独特优势在于:

诊疗双功能:同一靶向系统既可实现PET/SPECT成像(如68Ga标记诊断),又能通过β/α射线治疗(如177Lu治疗);

无耐药性:辐射杀伤不依赖细胞内吞或药物代谢,对异质性肿瘤更有效;

远距杀伤:射线穿透力可覆盖抗原阴性邻近细胞,克服ADC的"旁观者效应"局限。


诺华是RDC药物领域的领跑者。2017年,以39亿美元收购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获得其放射性偶联药物Lutathera((177镥)镥氧奥曲肽),成功上市后也取得不俗的商业化成绩;2018年10月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,又获得其小分子靶向放疗前列腺癌药物177Lu-PSMA-617。





PDC多肽偶联药物


多肽偶联药物(PDC,Peptide Drug Conjugate)可弥补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的缺陷,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,以较低的剂量、更好的效果治疗肿瘤。


多肽可对靶点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与特异性,同时可转化为高效力药物,将药物副作用显著降低。与ADC药物相比,PDC药物具有分子量小、肿瘤穿透性强、免疫原性低、利用固相合成法可大规模合成、生产成本较低、相对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等特点,成为继小分子靶向药、单抗、ADC之后的下一代抗癌靶向药物


除以上述这些,其他偶联药物还包括:抗体细胞偶联药物(ACC)、病毒样药物偶联物(VDC)、抗体片段偶联药物(FDC)、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(AOC)、抗体免疫刺激偶联物(ISAC)、抗体生物聚合物偶联物(ABC)等。

4.png




肿瘤治疗已进入偶联药物新时代。ADC、RDC和PDC各具特色,共同推动着精准医疗的发展。未来,随着新技术的突破,偶联药物将实现更精准的靶向治疗、更广的适应症覆盖和更优的个体化方案。虽然耐药性和毒性管理等挑战仍需攻克,但这些"智能导弹"必将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,持续引领肿瘤治疗的革新浪潮。



扫码进入社群获取更多资讯

二维码.png



加病友群

安健小屋患友互助交流群,让同病相怜的患友能够精准连接、分享经验、相互鼓励。无论是治疗心得、康复技巧,还是情绪疏导,患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与支持。

我们相信,群体的力量能驱散孤独,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

入群请加微信号:19033983752

ce96732b8676681dfa28ea3fd2119654_4dd617d80cf35ed6bc6f6644be5ffeef76260edb790ce31f63ef684.png

扫码加入安健小屋患友互助交流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