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患者怎么打疫苗?2024ASCO指南最新建议请收好!

2025-09-03

扫码即可查看


秋天到了,又到了关注流感疫苗接种的时节。对于普通人而言,这或许是一项常规的健康操作,但对于免疫状态常受疾病与治疗影响的肿瘤患者来说,"能不能打疫苗"、"什么时候打"、"打哪种"却成为了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。科学接种疫苗对他们而言,不仅关乎感染预防,更直接影响到抗癌治疗的安全性与生命质量。


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发布了《成人癌症患者疫苗接种指南》,并于2024年3月正式刊载于《临床肿瘤学杂志》(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)。该指南明确提出——“优化疫苗接种状态应被视为肿瘤患者治疗的关键因素”。这一策略不仅包括为患者本人接种所有推荐疫苗,也强调其家庭成员应当同步接种,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免疫状态及抗癌治疗方式,个体化调整接种方案。




癌症患者应该接种什么疫苗?


image.png


除此之外,指南强烈建议所有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照护者,都应确保自己的疫苗接种处于最新状态,这能间接保护免疫脆弱的患者。





接种时机与通用注意事项


最佳时机:理想情况下,疫苗接种应在计划癌症治疗开始前的2-4周进行。若已开始治疗,灭活疫苗通常在治疗间歇期或治疗后接种也是安全的。


▶灭活疫苗:通常认为在癌症治疗期间接种是安全的。


▶减毒活疫苗:对于免疫严重抑制的患者,一般需避免接种,或需等待免疫功能恢复后(如HSCT后≥2年且无活动性GVHD或免疫抑制)并经医生评估后方可接种。


肿瘤患者在接种任何疫苗前,务必咨询您的肿瘤科医生,他们会根据您的具体病情、治疗阶段和免疫状态给出最合适的方案。




特殊情况的疫苗接种


根据ASCO指南建议,对肿瘤患者进行疫苗接种管理应首先全面评估其既有的疫苗接种史。


尤其对于新诊断的肿瘤患者,应在开始抗肿瘤治疗前,依据年龄、季节及风险暴露情况,完成所有推荐的疫苗补种,建议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也同步接种。若存在免疫空白,理想情况下应在治疗开始前2至4周完成接种;非活性疫苗则可在治疗期间或结束后安全施打。


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的患者,建议在移植后6至12个月内完成疫苗再接种计划,以重建免疫保护。其中,新冠病毒疫苗、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接种;而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接种,须严格满足以下条件:移植后至少满2年、且无活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或持续免疫抑制状态。


对于接受靶向B细胞抗原(如CD19/BCMA)的CAR-T细胞治疗的患者,建议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避免接种流感及新冠疫苗,6个月内不宜接种任何非活性疫苗。


经历B细胞清除治疗(如使用抗CD20单抗)的患者,应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重新接种新冠疫苗。合并B细胞功能长期障碍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长期存活者(无论是否处于活动期),均应按推荐接种非活性疫苗。


计划前往高风险地区的实体瘤或血液肿瘤患者,应遵循美国CDC相关旅行健康建议,可安全接种包括甲型肝炎、灭活脊髓灰质炎、乙肝、狂犬病、脑膜炎球菌、非活性乙型脑炎以及肌注伤寒在内的非活性旅行疫苗。


疫苗接种是保护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,但“能否接种”以及“何时接种”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自行判断的问题。 由于每位患者的肿瘤类型、治疗方案、免疫状态及治疗阶段各不相同,不存在“一刀切”的答案。


因此,最核心、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建议是:在您考虑接种任何疫苗之前,务必、务必、务必首先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 只有他们才能全面评估您的具体情况,权衡利弊,并为您制定出最安全、最有效的个体化接种方案。





疫苗接种不仅是预防疾病的手段,更是肿瘤患者守护治疗成果、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支持。科学接种是在抗癌路上为您多加一重保障,让治疗更安心,让家人更放心。




扫码进入社群获取更多资讯

二维码.png



加病友群

安健小屋患友互助交流群,让同病相怜的患友能够精准连接、分享经验、相互鼓励。无论是治疗心得、康复技巧,还是情绪疏导,患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与支持。

我们相信,群体的力量能驱散孤独,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

入群请加微信号:19033983752

ce96732b8676681dfa28ea3fd2119654_4dd617d80cf35ed6bc6f6644be5ffeef76260edb790ce31f63ef684.png

扫码加入安健小屋患友互助交流群